页面正在加载中
中共潮州市委党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  《潮州研究》选登
深刻领会“两个毫不动摇”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2025-07-31 来源:《潮州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的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构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置于“七个聚焦”之首,而将“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为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抓手,强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两个毫不动摇”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就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摸索出来的科学经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理解中国道路和破解中国奇迹奥秘的密钥,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毫不动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举措。一方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意味着这种模式不同于单一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公有制为主体”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个社会的性质是由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味着这种模式也有别于改革开放前我们效仿苏联式的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相对缺乏经验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在单一公有制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预算软约束”和“短缺经济”的问题,推行单一公有制的经济模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我们党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而推动生产关系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更好相适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必须认识到这一目标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要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则必须配套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实践证明,在“两个毫不动摇”理论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民生福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私人资本的天然逐利性,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可以通过矫正价值规律的功能弱点,以其巨大的财力优势充分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形成规模经济和正外部性,促进社会公平,提升人民获得感。另一方面,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跃升,逐渐撑起了“半边天”。民营经济作为其主要经济组织形式,当前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基于这样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三个没有变”,让民营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通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合理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将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做好的基础上,对“蛋糕”分配作更好的制度安排,从而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辩证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分工互补效应”和“竞争优化效应”。一方面,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稳定宏观形势、引领科技创新、应对国际竞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社会环境。非公有制经济适应性强、机制灵活,有利于社会化程度低、多样化、微型化的生产力发展,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精细化、高级化需求的客观需要。因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简单小生产、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供给“功能性”分工和协作过程中互为补充,共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某些领域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在相互学习、优胜劣汰的“鲶鱼效应”影响下强化各自竞争力。在这种所有制生态下,两者不再是“相互倾轧”,而是“彼此成就”,不是“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而是“国民共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更大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更大合力。


作者:中共潮州市委党校教员 林焕坚


Copyright © 2025 中共潮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57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