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OA
学习平台
其他系统
欢迎访问中共潮州市委党校! 现在时间:Thursday, March 30, 2023
百年党史中三次《决议》的启示及意义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日期: 2022.04.19          来源:《潮州研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高潮,本人结合党史学习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这次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六中全会这份《决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专门就历史问题作决议有过两次,这份《决议》是百年党史的第三份历史决议,《决议》在百年党史中举足轻重,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更好理解《决议》,我认为从三次《决议》中找出共同点、关键点,有助于加深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认识和把握。

一、抓住关键节点作出决议,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

第一份决议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关头,新民主主义革命将进入新的阶段关键节点,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成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

第二份决议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路线斗争的余波还作怪,人的思想还不稳定,一些有益的改革正在局部进行探索性尝试,但来自各方的阻力重重,各种思潮碰撞不断,我们党面临着中国的路子该如何走的抉择,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党中央认为,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完成拨乱反正,必须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所走过的道路,全面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并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以分清是非,统一思想。第二份《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份历史决议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也是面对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这个关键期。我们党在前两个历史性决议基础上,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

可见,这三份历史决议都是我们党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所作出的历史总结。

二、善用制胜法宝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定力、主动

我们党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善于从历史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一次次从覆灭边缘转危为安、浴火重生,这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先后三次《决议》都是成功运用制胜法宝的典型案例。

在第一个《决议》作出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第一份《决议》全文共七个部分,分别是概述建党以来的重要成就,回顾1931年至1935年的成就与教训,分析1927年以后党内“左”、右倾的偏向与影响,分析“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错误,分析“左”倾路线的社会根源,提出纠正错误路线的方法,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等;并围绕党在三个时期中与一切错误思想作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绩的历史,全面对党早期革命实践中发生的路线斗争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达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的巩固和统一,增强了争取全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最终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在作出第二份《决议》时,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问题已经结束了,需要作个总结,不走这一步不行。”“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第二份《决议》是由“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的伟大转折,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等八个部分组成。《决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使全党上下认识一致,不再发生大的分歧,并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让全党明确了方向,增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定力和主动。

第三份《决议》的说明中明确,党中央认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决议》全文由“序言”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等七个部分组成。《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从13个方面分领域呈现出历史性的新气象。通过对百年历史的成就和经验的总结,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决议》还作出“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新论断,这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结合前两个《决议》作出后,奠定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历史事实,还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定力。

三、凝聚智慧力量铸就卓越成果,增强全党的志气、骨气、底气

党的三次《决议》都是经过充分的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由党的核心领导主持,反复讨论,不断修改而形成的党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成果。是我党开启新的征程、创造新的伟业,提供了重要启示,也进一步增强了全党的志气、骨气、底气。

第一份《决议》是在长达近4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基础上进行的,经过4年的整风为六届七中全会的召开和《决议》的作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4年5月,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成员包括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等同志,由任弼时同志负责召集,第一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正式启动。毛泽东同志对这项工作极为慎重,他不仅明确起草“历史决议”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而且亲自动手对经任弼时、胡乔木、张闻天等同志修改过的稿子先后作出七次重要修改,并将题目定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起草过程中,党的高级干部对“历史决议”稿进行了多次讨论并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其中多数被采纳。《决议》实事求是总结了建党以来经验和教训,是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充分体现,第一次以党的重要文献形式明确指出党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开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先河,是具体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结晶。

第二份《决议》由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对它的起草和审定起着“总设计师”作用,《决议》就是在他的主持下,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形成的。1981年5月,邓小平同志曾感慨地说:“这个文件差不多起草了一年多了,经过不晓得多少稿。一九八〇年十月四千人讨论,提了很多好的重要的意见;在四千人讨论和最近四十多位同志讨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修改,反复多次。起草的有二十几位同志,下了苦功夫,现在拿出这么一个稿子来。”《决议》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作了科学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深刻分析。对毛泽东思想体系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强调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作了深入分析,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并对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基本点作了重要概括,实质上初步提出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愈益明晰和完善奠定了科学基础。

第三份《决议》是经过近一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全党上下全面了解党的历史进程,重温党的光辉史迹,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全党对《决议》的理解和认识。《决议》起草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任组长的起草组从2021年3月开始起草工作,文件起草组认真学习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充分吸纳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决议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了意见和建议,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经反复研究推敲,对决议稿作出547处修改,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决议稿起草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形成了提交全会审议的决议稿。《决议》全面回顾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历史成就,精辟提炼概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历史经验,不仅能够让人们清晰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历史方位,更为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示、历史鉴照。《决议》作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及“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新论断,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四、铭记历史展望美好未来,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初心、信心、决心

回顾前两个《决议》作出后的历史变化和它们的时代价值,更好来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初心、信心、决心。第一个《决议》后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全党上下空前的团结,党决策部署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土改工作顺利推进,解放初期的经济建设大跨步前进,中国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第二个《决议》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党和人民思想与认识得到统一,确立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开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新辉煌。由此相信在第三个《决议》作出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背景下,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坚持正确前进方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作者:中共潮州市委党校副校长  林冬青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卧石路 电话:0768-3931999 邮编:521000 Copyright © 2023 中共潮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57169号